油脂加工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取消,糧油開放是趨勢
添加時間:2017年-03月-22日

油脂加工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取消,糧油開放是趨勢


春節前夕《國務院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》公布,明確取消油脂加工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。近日益海嘉里就表示,這一政策將使外資糧油企業受益。而此前網上傳言稱,外資公司大量向中國出口大豆,危害健康,呼吁抵制外資糧油品牌。業內人士認為,此次國家取消外資準入限制,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。
  
糧油業對外開放是大勢所趨
  
海關數據顯示,2016年中國從海外進口大豆8391萬噸,中國已持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的大豆進口國,大豆進口量在過去5年增加了2000萬噸以上。 
業內人士認為,“糧油業對外開放是大勢所趨”。1982年,中國雞蛋產量僅為281萬噸,每周人均不足一枚;商品豬產量只有2億頭左右,平均5個人一年才能吃到一頭豬。伴隨著以大豆作為飼料原料的現代養殖方法被引進中國,家禽和生豬養殖業得到迅速發展。2011年,雞蛋人均消費超過16公斤(275枚雞蛋),雞肉產量達到1350萬噸,帶動了大豆大量從國外進口。 
十幾年前,商業嗅覺靈敏的企業就認為,中國民眾的消費水平會趕超發達國家。如今在大豆進口和加工市場,不只是外資公司,國有企業包括央企也很早就開始大豆加工的業務,并且持續不斷地擴大大豆加工能力。 
因此,只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,從正規渠道進口經過批準的大豆,是正常的經營行為,理應受到中國法律的保護,各種性質的企業享受平等待遇。
  
進口大豆是滿足需求的重要補充
  
中國國產大豆的產量從2012/13市場年度的約1300萬噸降至2015/16市場年度的不到1200萬噸。 
國外進口大豆持續大量增加,確實對國產大豆產業產生了很大的壓力,但為什么并沒有禁止進口海外大豆? 
業內分析,中國的耕地數量有限,當務之急是保證水稻、小麥、玉米等主糧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,目前中國國產大豆的產量尚無法完全滿足養殖業的龐大需求,從海外進口大豆成為必要的市場補充。目前,美國、巴西、阿根廷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國。  
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今年兩會的記者會上強調,世界衛生組織、歐盟委員會、國際科學理事會等眾多國際權威機構對轉基因產品安全性進行跟蹤、評估、監測,經安全評價獲得政府批準的產品是安全的。
  

AⅤ色小姐,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,,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,中文字幕乱码亚洲∧V日本